红色“泥塑王”(图)
新华网陕西频道 2005-05-25 电

生活在毛泽东“境界”中的王文海

首都北京是他创作、展示作品的理想之地

“泥塑王”创作时,老伴经常在一旁打下手

王文海常在延安革命纪念馆的后山上 取红胶土搞创作

2004年6月,其作品《毛泽东与毛泽东》运抵法国里昂当代美术馆展出(资料照片)

■本报记者 陈团结 图/文

    初夏的北京,王文海在自己租住的小屋里雕塑毛泽东像。
    王文海原本在延安革命纪念馆工作。从讲解员开始,毛主席是他最熟悉、最热爱和最崇拜的人,他从18岁时将塑主席像当做自己的人生目标。

    那时,西安美院的师生和一些画家经常来纪念馆写生、做雕塑,引起王文海的创作欲,在美院老师的鼓励下,他捧起黄泥开始塑主席像。也许因为毛主席的形象看得多了,没有专业基础的他一出手就能抓住毛泽东的特点,从塑半身像,到塑全身像,越塑越多,越塑越精。

    王文海夫妇从1988年起长年举办《家庭泥塑展览》曾吸引了数万名中外游人前来观赏,数百件泥塑作品被美国、法国、日本、港澳等中外客人收藏。1990年王氏夫妇向第十一届亚运会捐赠了一千余匹形态各异的彩塑骏马,作为礼品赠送给亚洲官员和运动员,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赞扬,并颁发荣誉证书。1993年为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周年,他特意创作并举办了《千尊毛主席塑像展》,展出了各个不同革命时期的毛泽东塑像。

    从1993年开始,“泥塑王”的名字就不断出现在新华社、《纽约时报》、BBC等国内外各媒体上,他的儿子王长福为父亲在互联网上建了一个“家”。2002年到北京后,他花30元钱买了辆28式自行车,每天穿梭在艺术中心和租屋间。他没有因为自己的蜗居而自卑,反而因有那么多人喜欢他的作品而自豪。

    王文海塑的主席像,小的有大拇指般大,大的有3米多高。泥塑的造型也在不断地演变,主席像的面部表情也与其他作品大不相同,这恰恰就是他的独特之处———神似。

    王文海一年中的多半时间在北京,他说:“虽然很艰苦,但很开心,因为有很多人很喜欢我的作品!”

    王文海对别人说他有三个梦想:建一座130米的毛主席纪念塔;在从杨家岭到王家坪的山上塑二万五千个红军战士塑像以纪念长征;以王家坪后山为依托,建一座130米的毛主席像。 

来源:华商报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打印本稿 发表评论 推荐给朋友:

  相关新闻
新 华 网 检 索
网 上 热 点
- 南郑县紧急封剿“毒大米”
- 一本录取今日开始
- 市政府保安竟无上岗证
- 书记副市长暗访“三轮”
- 六年艰苦诉讼 中国最大一宗国家行政赔偿案结案
- 中国民航空中警察队伍组建全面启动近期将登机
- 全国首例医患勾结骗保案:DNA鉴定撕开惊人黑幕
-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招志愿者
- 汉代女尸怎能“独善其身”
- 福州将举办国际沙雕节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新华社及新华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新华通讯社
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电话:029-7290693 技术支持:029-7290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