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Reading news:

Title: 798:不仅仅波希米亚

[日期 Date:2005-2-5] 来源 From:   作者 Author: 伊周 [字体: ]

 

 

文图/伊周

 

生活在北京的文化人,鲜有不知道798工厂的。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位于城区东北大山子的798工厂成为北京的一个文化符号,成为时尚文化和前卫艺术的一个象征,从文化生态的角度看,798工厂的重要性甚至已经超越三里屯和什刹海。

《纽约时报》将798工厂与几十年以前曼哈顿的SOHO相提并论;台湾作家龙应台女士去年11月到北京,特意前往798厂艺术区,并在那里用700美元买下了延安民间艺术家王文海的一件雕塑。慕名前往的,除了美术院校师生,还有大批各地各界名流,最近的有西班牙国王和欧盟文教委员维维亚娜·雷丁女士,饶有兴致地参观完10余家艺术家工作室后,雷丁女士说:这些厂房本身就承载着历史,艺术家的创意和工作赋予了它更多的内涵。在北京迈向国际化大都市的同时,我很高兴地看到这个城市也在非常努力地探索怎样保持自己的特色。

2003年,北京首度入选美国《新闻周刊》年度十二大世界城市,原因之一就是:798艺术区的存在和发展,证明了北京作为世界之都的能力和未来潜力。

最近的一项测算表明,798的俱乐部和工作室接待国内外参观者的频率是:每10分钟一批。

在乌托邦与现实、记忆与未来之间,现代的衣香鬓影与具有特定历史感的建筑空间的结合组成都市生活最时尚的一幕场景。798聚集了当下中国在世界上最具实力的摄影、绘画、行为、装置、时装等各路艺术家,她成了世界前沿(先锋)艺术在中国的发布平台。

确切的说,798工厂是北京的,是中国的,如今的添加了艺术气质她,应该是世界的。798是今日北京的一张脸。

 

798前世

上世纪50年代初,苏联对中国实施一项援助,建造“718联合厂,又称华北无线电零部件厂,其下分718、798、706、707、797、751厂和11研究所。款项来自民主德国对苏联的战争赔款,当时德国顶尖的55设计师参与了厂房设计。据说当年盖这厂房时,按建筑师的要求,工人在附近搭建了砖窑,自己烧砖,每天码一百块砖,不得多砌。116.19万平方米的总面积及其建筑工艺在当时的亚洲首屈一指。工厂于1951年建成,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许多关键元件和第一颗人造卫星的许多重要零部件均产于此。许多老北京都记得,这是一个进厂必须查三代的神秘工厂。

工厂建筑设计秉承了包豪斯风格,随意走进一间厂房,都有10米多的挑空,屋顶呈四分之一蛋壳状,屋顶一侧是斜斜铺下的大扇玻璃窗,光线于是倾泻。那个时代的痕迹依稀可辨。毛主席万岁把工厂建设成毛泽东思想大学校和整段的毛主席语录都在老旧的朱红里细诉往昔。

798的衰落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到本世纪初,这个企业基本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70%以上的车间停止运行,职工从2万人递减至不足4000人。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李象群是798由前世过渡到今生的见证人。八九年前,当最早一批雕塑家进驻时,这些废弃或闲置的厂房,每平方米租金只有0.2元。第一个被允许租用大车间的是从日本回来的艺术家黄锐,2001年末, 一家香港出版社驻京联络处和日本东京艺术画廊率先入驻。10月,画廊首展 北京浮世绘开幕让更多人走进了这个沉静的厂区,这个展览也是798后来形成的艺术区的第一个艺术展览。2002年,行为艺术家苍鑫、画家刑俊勤、付磊、刘野、传媒人刘索拉等人在此创建工作室并形成示范效应,加上美国人罗伯特·伯纳欧在圈内的推荐,艺术家们开始成批进驻。

徐勇是在2002年10月底租下了通道旁边1200平方米的大空间,加上附近另外两处,徐勇一共在798租用了1700多平方米的厂房,他用了5个月时间修整清理。 仁GLUB的进驻也在这个时候,仁俱乐部进驻带来的是崔健、刘元、秦奇、左小祖咒、Fm3和窦唯、唐朝乐队、黑豹乐队、麦田守望者、二手玫瑰、幸福大街、瘦人、莫奇葩的音乐,798厂区于是又成为实验音乐的展示地。

  2003年4月,时态空间开始举办展览。再造798”活动对厂房的重新诠释使798成为最引人注目的空间,也加快了它脱离规划决策自行生长的速度,自发的798艺术区大致形成。

不到一年的时间,画廊、酒吧、服饰店、艺术基金会、杂志社等艺术或时尚的商业机构增加到了约40个,艺术家工作室30多个。

 

798今生

艺术家工作室以及相继进入的机构已经基本改变了这个厂区的环境气质,厂区内走动的人群越来越杂,时尚小资、前卫青年、外国文化掮客使这个多少让人有陌生感的工厂变成了北京最时髦的活跃地带。仍然保留着部分生产的工人们或视若无睹地忙着自己的事照旧地上下班,或恍然地打量着这些突然多起来的外人。他们或兴奋或听之任之的神色都在提醒着艺术的现实正在改变着它的过去,不仅是情调的改变,甚至是798所代表的工业城市的整个逻辑就要被完全改变。

北京有诞生文化概念的土壤,安居或漂流在北京的艺术家则有孵化概念的本能。除了大规模的艺术展,几乎在798所有的工作室、餐饮酒吧等场所还都不断地举办着各种小型展览,持续地让现在每一个都市人以最亲密最平和的心态与艺术亲密接触。

6万多平方米的798工厂场地中,有2000多平方米出租给了文化人。随着越来越多的艺术家把工作室入驻此地,众多商家也看重798概念给商业品牌带来的另类效益。许多国际大公司譬如壳牌、sony等都把一些推广活动安排在这里。两年多的积累,798艺术区逐渐自发形成了一种文化产业。在这种光环的影响下,港台地区甚至把798艺术区作为吸引投资以及发展经济的一个卖点。

随着进入798的艺术家和文化机构越来越多,这里的名声也越来越大。不少外国人也成了这里的常客。这一切为人们提供了走近艺术家的机会,也为艺术家们带来了商机。大山子地区由此演变成了凝聚中国当代艺术的文化概念,进而延伸出具有文化感的商业价值。随着798知名度的提高,进驻的门槛在提高。现在一套300平方米左右的LOFT居室,每月租金要4万至7万元,即便如此,每天到这里来寻求租赁的文化人或者公司仍是络绎不绝。至于随时跟着文化潮流而前行的服务性行业,诸如精品家居、时装、酒吧、餐饮等早就进驻此地,它们带来了更多的人群和文化活动,同时也带动了798艺术区的商业效应。

798内现在比较知名的有:时态空间、风和日丽家居廊、仁俱乐部、北京东京艺术工程、百年印象摄影画廊、二万五千里文化传播中心、八十座、左岸公社、NOW设计俱乐部等等,目前,798厂一带已经吸引了画廊、工作室、文化公民事等近80家艺术机构。

艺术家说:选择798,是因为这里的环境体现了当代艺术与现实的紧张关系。而这恰是798艺术区自身发展轨迹的写照。798到底是拆还是留,目前还没有最后定论。作为新中国历史的建筑在注重效率的现代主义主流话语中,只是应该拆除的对象;在建筑理论中,建筑空间不仅是限定范围,还提供满足感,这是建筑与人的联系中精神情感的一面,以精神作品为业的人群在798发现了记忆中的岁月和印证记忆的物证,他们要守护的是城市形态的多元解释。

北京有成形的宋庄画家村,但社会功能比较单一,画家们都要出来喝酒交流;北京也有三里屯这个名扬世界的酒吧街,但也一直被看作是缺少文化品位。798艺术区,艺术与消费的结合,文化向大众的推广,是否真能发展成为继古老传统、现代垃圾之后,北京现代艺术的聚集地和普及地呢?有待时间的论证。

 国内类似的地方还有云南和上海。云南是一些画家牵头做的“上河创库”;上海画家村,让画家们集中居住在公寓楼里,并且对画家行为有所规定,属于一种商业行为,艺术家的独立性受到牵制。而原来苏州河旁旧仓库改建的画廊,已经开始拆毁。它们都没有798的规模。

展望798 艺术空间的前景,来自美国的八艺时区经理Robbert对记者说,这是后工业国家中艺术家的创新和改造运动,这代表了当代先进的文化艺术。艺术家的创建活力是该地区最大的吸引力,它会吸引先进的文化艺术公司和喜欢“酷”的设计机构最先来到。对该地区只要不严重干扰,任其自由发展,肯定会影响北京的文化氛围,比三里屯酒吧街、通州艺术家村更有意思。

 

链接

时态空间:在展览中体味历史

1000多平方米几乎没有任何装饰、保持了工厂原生态的时态空间,有些拜占廷样式的拱形屋顶上刷着朱红旧日标语,空间一侧保留着机床,后部用玻璃门隔出来的一小块区域,专卖艺术类书籍。主人是以拍摄北京胡同闻名的摄影师徐勇。

仁CLUB:在展览中享受安宁史

置身空旷、粗线条的展厅中,高高射进来的一缕阳光会让你感到一丝宁静。这里的声音被墙完全的吸收,而在这份安宁中,你还可以收集到世界最顶级的建筑资料,目前那里正在举办威纳·索贝克事务所作品联展,大师的作品当然不容错过。

东京艺术工程:在艺术中体会幽默

这是日本东京画廊所属的机构,其中展示各种各样的现代绘画。也许你不太能理解什么是后现代,什么叫前卫,但你只需要细细地观看,认真地体味,或许会找到作者对现时生活诙谐与幽默的色彩符号,发现它们竟可以如此贴近生活。

江湖:在展览中找到精致生活构

江湖其实是一个很不江湖的地方。身在冬日的天空下,你会感觉温暖,因为玻璃隔离着冷空气,还因为你手上一杯浓浓的意大利咖啡。此外,你还能找到一墙柜里的精美瓷具——很道地的英式红茶具,很精美的欧式咖啡杯,很时尚的烟灰缸,精美而时尚的茶具、咖啡具像是一个瓷器展,等看到它低廉的价格(因为都是国货),你心里一定是喜欢的。

百年印象:在展览中品味回忆

你是个怀旧者吗?如果是,就把自己放在百年印象里吧。黑白暗房的设计,280平米的展厅,出售、展览着当代影像作品。在凝结的时光里,前辈人可以找到熟悉的影子,年轻人可以了解过去的历史。

 

伊周:本名刘德斌,曾用笔名文刀、原野、故事、顾恪等,山东淄博人,70年代出生,当过兵,资深传媒人,报纸、杂志、电视媒体都有涉足。曾任北京某影视文化公司策划(艺术)总监、专题(纪录)片负责人,为该公司的6本杂志策划改版、定位。现任某杂志艺术总监/主编,自由纪录片人。



阅读:45
录入:伊周

评论 Talk about it 推荐 Email it 打印 Paint it
上一篇 Above: 杂文:女人咋那么厉害(综合版)下
下一篇 Next: 798
相关新闻 Something like that.
本文评论 Let's see what people said.
发表评论 Let's talk about it ...


点评: 字 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