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特别策划
欢迎访问新华网 新华网 全球新闻网

延安精神永放光芒
  ( 新华网 2004-06-27 12:56:39 )
 

  

    巍巍宝塔山,清清延河水。一说起延安,人们都会感到分外亲切,油然而生敬意。这不仅是因为,延安在革命战争年代曾是我们党的指挥中枢和战略后方,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在这里运筹帷幄,作出了关系中国革命前途命运的一系列重大决策,为夺取全国政权奠定了坚实基础;还因为,这片神奇的土地,孕育了伟大的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今天的形势和条件同延安时期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中国共产党人无论现在和将来都要坚持和弘扬延安精神。

    艰苦孕育着希望,奋斗孕育着成功。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大庆精神、焦裕禄精神、孔繁森精神、抗洪精神……这些激励着一代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和全体中华儿女前赴后继的伟大精神中,无不闪耀着艰苦奋斗精神的光辉。详细>>      延安精神,就是艰苦奋斗的精神,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就是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就是实事求是的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而延安精神正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详细>>

《延安精神永放光芒》大型展览开展[图集]

 

王震1942年和359旅官兵研究开发南泥湾 千尊毛泽东泥塑肖像在延安问世 毛泽东1943年在延安给晋绥干部做报告 毛、周、刘、朱在"七大"主席台 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员在学习 正在和战友一起烧炭的张思德(左)

参加过井冈山斗争的部分同志1937年在延安合影 毛泽东1938年在延安窑洞写《论持久战》 毛泽东主席与朱德总司令在延安指挥抗战 毛泽东在陕北行军途中 右起:任弼时、刘伯承、贺龙、朱德、肖克(1942年,延安) 刘伯承、聂荣臻、蔡树藩1945年(右起)在延安杨家岭


    延安,镶嵌在西北黄土高原的一颗璀璨明珠,中国革命的圣地。在这里,党的七大胜利召开。毛泽东思想正是在延安时期逐步成熟并且正式写到了党的旗帜上。

    1950年建成的延安革命纪念馆就位于延安城北的王家坪,背靠垴畔山,面对延河水。纪念馆陈列面积达3500平方米,现馆藏文物3.5万多件。陈列内容依历史顺序和专题分十个单元展出,共有历史照片600余幅,各类文物1000多件。这些照片和文物,使已逝的历史在这里重新展现。

    一件文物就是一段历史,一件文物就是一个动人的故事。置身其中,仿佛又把人们带回到那令人难忘的峥嵘岁月。

    在静谧的展厅内,随着讲解员娓娓的话语,一件件尘封在历史长河中的文物仿佛又都鲜活起来,引人回到那个金戈铁马、鼓角铮鸣的战争年代。

    在第二展厅的显著位置,陈放着一张木制的黑漆小炕桌。随着岁月的流逝,桌上的漆皮已经脱落,但由于精心保管,小桌依然完好无损。这不过是一张陕北家家都有的小炕桌,但它却被作为一级革命文物珍藏在玻璃柜中。

    时间指针推回至1936年。为了发展、巩固西北根据地,宣传党的抗日主张,红军准备经山西奔赴河北,直接对日作战。1936年2月,红军组成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东渡黄河进行东征。2月5日这一天,毛泽东、彭德怀率领东征部队来到了清涧县袁家沟,住在了农民白育才家中。为了方便主席晚上办公,白育才特意将这张他们自己吃饭用的小炕桌搬来。这一晚,毛主席伏在小桌上,凭借如豆的烛光,谋划着红军东征的战略部署。整整一夜,毛主席始终没有休息。2月6日一早,天降瑞雪,袁家沟的山山岭岭笼罩在皑皑白雪之中。工作了一夜的主席放下手中的地图,走出窑洞,远远望去,高原似蜡象奔驰,山峦似银蛇起舞,一泄千里的滔滔黄河也失去了往日的威风……第二天,毛主席伏在小炕桌上写下了著名的《沁园春·雪》。

    1945年8月,毛主席赴重庆谈判期间,把这首词书赠给了柳亚子先生。在袁家沟住了十多天后,毛主席率部继续东征。房主白育才将这张小炕桌精心保管,并作为传家宝传给了后代。1972年6月,延安纪念馆将其征回,并定为一级文物展出。

    离开第二展厅,顺陈列大厅前行,在一个展柜中,一盏小小的煤油灯映入眼帘。听讲解员说:小油灯是用铁皮制成的,表面涂了一层褐红色的防锈漆,由于高度不够,往往要垫上一个圆柱形木座。延安时期,干部、学员、群众都点这种油灯,就连中央首长晚上办公也不例外。当年,在凤凰山麓、杨家岭、枣园、王家坪等中央机关驻地,在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张闻天、陈云、彭德怀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办公桌上,都放着这样的油灯。在油灯下,毛主席写出了《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等篇篇雄文,指引着中国革命的航程;在油灯下,朱德总司令部署了一个个惊天动地的战斗;在油灯下,革命战士刻苦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油灯下,党中央描绘着新中国的蓝图。

    关于油灯,还有这样一个细节。当年,延安的物质供应极为贫乏。为了节省灯油,毛主席和其他中央领导同志都非常注意节约用油,每当他们凝神思考问题时,就把灯捻拧小,待挥笔写作时再将灯捻拧大一点。1946年8月,美国著名记者斯特朗在延安访问了毛泽东、朱德等领导人后,深有感触地说:党的负责干部住着寒冷的窑洞,凭借微弱的灯光,长时间地工作。那里没有讲究的陈设,很少物质享受,但是住着头脑敏锐、思想深刻和具有世界眼光的人。

    延安窑洞的油灯虽小,可它在沉沉夜空中却像明亮的北斗星,指引着中国革命前进的方向。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由于日寇的进攻和国民党的经济封锁,边区的财政经济遇到极大困难,军民陷入了物资供给的空前困境。1939年2月,边区召开生产动员大会,毛泽东指出:“饿死呢?解散呢?还是自己动手呢?”他亲笔题词“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这是克服经济困难的惟一办法。于是,边区军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实现了丰衣足食,谱写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凯歌。展厅中的一架长不过三尺、重不足十斤的纺车,就是大生产运动的见证者。

    1940年,朱德总司令在对南泥湾进行勘察中,发现了这种纺车,立即号召开展“纺线运动”。于是,几乎被人们遗忘的纺车重又走进千家万户,走进了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同志的办公室。工作间隙,他们就坐下来摇起纺车,自己纺线。朱老总还定了一条规矩:有同志来谈工作,首先问会不会纺线。如果不会,就手把手教给他,直到掌握要领后再谈工作。为了交流经验,提高纺线的数量和质量,1943年秋天,中央机关在枣园的书记处礼堂举行了纺线比赛。那天,从重庆回来不久的周恩来和任弼时也参加了。别看他们一个右臂有残疾,一个患高血压,但两人毫不示弱,一手悠悠地摇,一手均匀地拽,一团团雪白的棉花像变戏法儿一样,一会儿就纺成了缕缕银线。比赛结束后,他俩双双获得“纺线能手”的称号。

    就这样,小小纺车摇出团团棉线,摇出了丰衣足食的新天地。从这架纺车,我们看到了在延安大生产运动中,边区军民战天斗地、自力更生的创业精神。

    当年艰苦的生活,已经离我们远去。但是当年艰苦奋斗的精神却始终在我们心里。延安的峥嵘岁月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延安精神,将永放光芒。(节选自:千龙网 作者:刘滢 )   

贾治邦: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强省

    所有政府工作人员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使延安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发扬光大。要旗帜鲜明地支持改革者,鼓励创业者,追究诬告者,惩治腐败者,着力营造鼓励人们干事、支持人们干成事的社会氛围。详细>>

从自勉对联引出的机遇话题 访陕西省省长贾治邦

    近年来,到过延安的人都会发现延安的山变绿了、水变清了、人变富了,城市变得更美了。

    西部大开发的春风,唤起了延安人民建设家园、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的热情和干劲,他们发扬革命战争年代那么一股劲,那么一种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埋头苦干,极大地改善了基础设施条件。

    全市实现了村村通公路,洛川、安塞、富县、甘泉、黄陵和宝塔6个县区已实现了乡乡通油路。2001年铜黄高速公路的开通、延塞高速公路的开工,结束了延安无高速公路的历史;神延铁路建成通车,使神延铁路、西康铁路从南到北连成一体,形成了陕西省1100多公里的“钢铁脊梁”。延安的航空运输已由过去的一周只有一个班次,发展到现在的每周都有飞往北京、西安的10多个班次。全市实现了乡乡通电话,农民在温室大棚安装电话已成为新的时尚。

    在家能知天下事,出门日行达万里,是延安如今真实的写照。进入>>

红色圣地涌起绿色浪潮

    含苞孕穗的刺槐、杨柳、水桐及各种果树,栽满了一面面坡。荒沟边,延安市78岁的老红军郭志清一边挥镢植苗,一边不停地哼着当年的秧歌剧《兄妹开荒》:“哥哥我前面开荒地,妹妹来打土多卖力……”

    词还是当年的词,调还是当年的调,昔日开荒者,如今却变成了植树人。郭志清这位当年在延安参加革命的“红小鬼”,晚年和老伴一起扎进延安市宝塔区一条荒山沟,开始了他喻之为“夫妻植树”的后半生革命生涯。18年间,他栽树6万多株,绿化荒山100亩。详细>>

延安干部用延安精神模范

实践“三个代表”思想

    “山丹丹花开红艳艳,‘三个代表’心窝窝里暖。梁峁峁栽树不种田,农民光景一天天变。”延安农民新编的信天游,生动地反映了全市各级干部用延安精神模范实践“三个代表”后出现的变化。作风连民心,作风定成败。作为闻名中外的革命圣地,毛泽东和党中央在延安的13年,培育和形成了伟大的延安精神,奠定了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思想基础。群众的心,政府的根,实干才能得民心。详细>>

   这件皮大衣周恩来同志从延安一直穿到北京  毛泽东1939年在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成立3周年纪念大会上讲话


 延安的独特魅力吸引新一代“斯诺”

   “延安是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圣地,也是我年轻时记者梦萌芽的地方。每当听到这个地名时,我的心中总是会产生一种特别的感觉。”日本《朝日新闻》记者野口拓朗在今年年初发表的文章中这样描述自己对延安的感情。

    上个世纪30年代,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率先进入延安,探究红色革命根据地、红军领导人以及红军的生活。他在海外媒体上所做的连续报道以及随后出版的《红星照耀中国》一书,让延安为世界所瞩目。今天,延安凭借其革命圣地的独特魅力,依然吸引着新一代的“斯诺”们。 详细>>

    从韶山到南湖,从井冈山到遵义,从延安到西柏坡,在每一处革命圣地,人们都会惊喜地看到熙熙攘攘、川流不息的人群,中间还不时越过不同肤色、不同口音的外国游客,呈现出一派繁荣和热闹的景象。记者近两年一边走访这些革命圣地,一边探寻着中国大地上兴起红色旅游热的原由。进入>>

    彭真在延安精神研究会纪念建党69周年

座谈会上的讲话

    什么是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是近代中国人民同三大敌人浴血奋战的经验教训的总结,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同三大敌人斗争和胜利经验的总结,是辛亥革命以来、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经验的结晶。

    延安时期,经过整风,经过党的六届七中全会,经过党的七大,把六大以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问题作了总结,用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思想即毛泽东思想统一了全党、特别是干部的思想,形成了延安精神、延安作风,主要是实事求是,坚持真理、随时修正错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群众路线,民主集中制,批评和自我批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等等。 详细>>

    胡锦涛: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财富,过去是、今天仍然是我们战胜困难、取得胜利的法宝。我们坚持和发扬延安精神,很重要的就是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忠诚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依据群众利益和群众愿望想问题、做事情,按照客观规律和科学规律作决策、干工作,事事想着群众,处处为了群众,勤勤恳恳为人民谋利益,为帮助群众克服生产生活上的困难多办好事、多办实事。详细>>
    江泽民: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延安精神都不能丢。全党同志,一定要结合新的实际,大力弘扬延安精神,使延安精神成为我们党在新世纪团结和带领人民不断开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强大精神动力,使延安精神永放光芒。详细>>
    贾庆林:伟大的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财富,是我们战胜困难、取得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延安精神体现了我们党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体现了我们党与时俱进的思想风范,体现了我们党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优良作风,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一往无前的奋斗精神。详细>>

    五四精神──“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1919年5月4日中国爆发了以一批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五四运动。五四运动也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新文化运动。这场运动,成为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五四运动树立了一座推动中国历史进步的丰碑。五四运动也孕育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伟大精神。其核心是伟大的爱国主义。

    井冈山精神

    1928年4月,朱德和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井冈山,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根据地军民团结一心,经过连续艰苦的战斗,多次粉碎了国民党“围剿”,形成了井冈山精神。

    长征精神

    1934年10月—1936年10月,工农红军翻雪山,过草地,表现了高度的革命英雄主义。

    南泥湾精神

    1941年前后,日本帝国主义的“扫荡”和国民党反动派的封锁包围及严重的自然灾害,使抗日根据地出现了极端困难的局面。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方针,开展了大生产运动。八路军359旅开进南泥湾屯垦。经过艰苦奋斗,南泥湾成了陕北的“江南”。

    延安精神

    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中形成的。1942年12月,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高级干部会上,第一次提出了延安精神。

    北大荒精神──“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

    50年代末,中国人民解放军10万转业官兵,按照党中央“屯垦戍边”的方针,开赴地处黑龙江省荒无人烟的北大荒,开拓北大荒。经过三代人的艰苦创业、开发建设,北大荒人把渺无人烟的亘古荒原建成了中国耕地规模最大、机械化程度最高的国营农场群,成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基地和外贸出口基地,成为举世闻名的“北大仓”。北大荒人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北大荒精神正是在这特定的自然环境和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她集中体现了“北大荒人”这个英雄群体高度的政治觉悟、崇高的思想境界、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创业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积极探索、勇于创新,艰苦奋斗、知难而进,学习外国、自强不息,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同心同德、顾全大局,勤俭节约、清正廉洁,励精图治、无私奉献。”

    1993年3月31日,江泽民主席在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式上的讲话中,提出了64字的创业精神。

    抗洪精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

    “抗洪精神”是全国军民以前所未有的凝聚力,战胜1998年长江、嫩江、松花江等地区特大洪水而形成的崇高精神。1998年9月29日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抗洪抢险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概括出抗洪精神。

    “两弹一星”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

    在五、六十年代极不寻常的时期,中国面对当时严峻的国际形势,为了抵御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打破大国的核讹诈、核垄断,尽快增强国防实力,保卫和平,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果断决定研制“两弹一星”(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中国科学家在物质技术基础十分薄弱的条件下,在较短的时间内成功地研制出了“两弹一星”,创造了非凡的人间奇迹。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现在中国已成为少数独立掌握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国家之一,并在某些关键技术领域走在世界前列。

    1999年9月18日,江泽民主席在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大会上,阐述了“两弹一星”的伟大精神。江泽民强调,“两弹一星”精神,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的活生生的体现,是中国人民在二十世纪为中华民族创造的新的宝贵精神财富。

    抗美援朝精神

    抗美援朝战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应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请求,为粉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对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侵犯,保卫中国安全,派出志愿军于1950年6月至1953年7月赴朝进行的战争。

    2000年10月25日,江泽民主席在首都各界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志愿军指战员始终发扬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以及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这也就是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特区精神

    ──敢闯、敢冒、敢试、敢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

    ──奋发有为、只争朝夕的创业精神。

    ──自立、自强、自信的拼搏精神。

    ──团结友爱、扶贫济困的互助精神。

    ──诚实守信、廉洁奉公的奉献精神。

    ──爱岗敬业、健康文明的人文精神。

    ──公正严明、规范有序的法治精神。

    ──崇尚知识,完善自我的学习精神。

    ──公开透明的民主精神。

    ──面向世界的开放精神。

    兴办经济特区,是我们党和国家为推进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出的重大决策。1980年8月,国务院正式批准成立深圳经济特区,这是中国成立的第一个经济特区。经过20年改革开放大潮的塑造和市场经济熔炉的锤炼,中国的经济特区不仅创造了举世惊叹的物质文明奇迹,也创造了支撑特区经济巨人迅速崛起的特区“十大精神”。2000年11月,在庆祝深圳经济特区成立20周年之时,提出了特区“十大精神”。

    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不懈奋斗的精神(五种精神)

    2001年1月,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强调指出,要在全社会大力宣传和弘扬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不懈奋斗的精神,并将其概括为五种精神,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的精神,知难而进、一往无前的精神,艰苦奋斗、务求实效的精神,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新华资料)

不 信 春 风 唤 不 回
    许多年前,幼小的我曾在《红旗》杂志的封面上看到过一幅叫做《艰苦岁月》的雕像作品。画面上,一老一小两个穿着羊皮坎肩的红军战士相依在一起,老红军吹着笛子,小红军抱着枪靠在老红军的身上,眺望着远方……

    近四十年过去了,许多事情都遗忘了,可那一老一小两个红军的形象却在我的脑海里深深地扎下了根,或者说铭刻在了心里,恐怕今生今世永远难忘了!

    因为我知道,我们的今天是来之不易的,我们的共和国就是这些革命老前辈们在艰苦岁月里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他们是人民的英雄,而英雄是不朽的。人民是不会忘记他们的。详细>>   进入红色论坛

 

警 惕 “精 神 贫 困”

    在物质生活逐步富裕的同时,一些人包括个别领导干部的精神生活却显得“贫困”了。“精神贫困”助长了消极腐败乃至社会丑恶现象的滋生和蔓延,应当引起高度警惕。

    在长期的奋斗历程中,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以崇高的理想追求凝聚人心,创造和培育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大庆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等等,引领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历史经验证明:一切伟业的成功,任何奇迹的创造,没有崇高的精神作支撑是不可能的。

    详细>>    进入红色论坛

 

                                                                          (编辑:阮聿泓)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查看评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打印本稿
查看评论
推荐给朋友:
  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新华网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新华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新华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新华网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


  新 华 网 检 索:

新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华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华社和新华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华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华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华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新华网联系。